苏州碑刻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展览+活动

导语 苏州碑刻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展览赵孟頫书法与碑刻、范仲淹与苏州文庙府学碑刻拓片展、云交流展鹤鸣九皋等。

  苏州碑刻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展览+活动

  展览活动汇总

  1、云原创展

  文正本苏人

  范仲淹与苏州文庙府学碑刻拓片展

  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写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甚至成为千古名句。范仲淹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从道德自我完善到出将入相建立丰功伟业,最终成为有宋一代最为典范的人物。范文正公以天下为己任的“先忧后乐”四个字,是其一生言行最精炼的总结。景祐元年(1034)六月范仲淹徙知自己的家乡苏州,将原打算购置修建私宅的南园土地捐献出来,建立学校,培养地方人才,从此便有了苏州府学(文庙)。苏州府学“庙学合一”的建制为后世和其他地方所效仿,因此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说法。府学后来多次增修扩建,规模居东南诸学宫之首,声誉卓著,影响纵贯宋元明清四朝。自宋以来,苏州文脉越发兴盛,吴中“登科者逾百数,多致显”,这不能不说是范公的遗泽。为此,我们将举办“范仲淹与苏州文庙府学”的主题展,向广大观众讲述范公对苏州的巨大贡献以及苏州文庙府学风雨兼程近千年的历史。

  2、碑刻的故事

  赵孟頫书法与碑刻

  他,是大宋朝的后裔,有着高贵的血统,前半生却在改朝换代的历史洪流中意志消沉,裹足不前……

  他,是元帝国最急切想要得到的汉人才俊,三下江南搜访遗逸才使他下定决心重新出仕,却从此背负了“贰臣”的骂名……

  他,是书画篆刻的泰斗级大师,《元史》本传载其“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元世祖接见时,被惊呼为“神仙中人”……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书法作品流传甚广,是历代文人摹写的典范之作,如《胆巴碑》、《道德经》等。

  我们馆在云观展“松雪神韵——赵孟頫碑刻拓片展”的基础上,特地制作了一个关于展览的小讲座视频。

  届时,你们可以观赏到这位书法大家书写的多件作品拓片:家喻户晓的名作,楷书大字作品如《湖州妙严寺记》、《萧山县学重修大成殿记》、《寿春堂记》;小巧精致的小字作品,如《黄庭经》(过云楼藏帖)、《酒德颂》(过云楼藏帖)等;专门为苏州(元时称“平江”)手书的作品《平江路重修儒学记》和《玄妙观重修山门记》;还有比较罕见的《投龙简记》、《吕仪之墓志》、《大瀛海道院记》、《忠烈庙记》、《重建留珠兰若之记》等作品。

  3、云交流展

  鹤鸣九皋

  镇江焦山碑林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镇江5A级风景旅游胜地焦山景区内,自北宋庆历八年(1048),焦山即建宝墨亭,藏有唐朝王奂之集王羲之书法的经幢及宋刻《瘗鹤铭》,明代改建宝墨轩,藏碑渐丰,颇具规模。清代以后,碑刻不断充实,蜚声江左。后屡遭兵燹,碑刻毁失严重。1962年镇江市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再现优秀人文景观,寻找散失残碑,征集四乡刻石,建立焦山碑林。1988年扩建,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山碑林所藏《瘗鹤铭》刻于六朝,楷书,原刻于焦山西麓崖壁之上,后因山石崩塌坠落江中达700余年,清康熙五十二年陈鹏年募工打捞,得残石5方,93字(其中11字不全)。关于《瘗鹤铭》的时代和作者,因文中以干支纪年,别号代真名,故众说纷纭,有王羲之、陶弘景、顾况、皮日休等说,至今未有定论。《瘗鹤铭》为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字体由篆、隶向楷书过渡时期一个极为珍贵的实物遗存,行笔雄健,方圆并举,体势开张,结字错落,富于变化,有“大字之祖”、“书家冠冕”之美誉,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镇江焦山碑林名碑展·瘗鹤铭

  4、云联展

  六朝流韵

  六朝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瓷器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六朝青瓷”的概念是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制品。当涂地区作为六朝古都建康(今南京)的京畿重地,保留有相当数量的六朝青瓷器。

  从汉代烧制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到唐代“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发展历史是一段重要的过渡,在这段时间里,瓷器的烧制技术不断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越,为唐代之后瓷器工艺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瓷器也是在这个时代以它优越的材质条件逐渐代替了漆、木、竹、陶和金属制品,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这段历史时期青瓷的烧造重心主要在江南地区,我们就以六朝(东吴、晋、宋、齐、梁、陈)来限定这段时期青瓷的烧造历史。

  当涂博物馆六朝瓷器文物精品展

  5、“六艺”云赏

  古乐演奏

  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主干,用德音雅乐教化人心、和顺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六艺”云赏之古乐演奏为观众带来云端古乐欣赏,届时将在同一期活动中推出风格迥异的传统古典乐曲和现代古典乐曲,带领观众感受音乐的力量,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6、跟着《论语》学成语

  线上未成年人教育课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南宋时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元代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末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333333333《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这部中国文化基因里的经典值得每个中国人认真体悟。

  7、云赏碑

  《孔子圣迹之图》

  《孔子圣迹之图》系列碑刻为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大成殿内孔子文化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列碑刻共含35方石碑,根据明万历年间拓本翻刻,以连环画的方式将孔子一生图文并茂地表现出来。“云赏碑”之《孔子圣迹之图》带领大家赏碑刻,读碑文,了解孔子生平故事。

  8、梅子时间

  国学阅读推广与画信活动

  (国际博物馆日专题)

  “梅子时间”国学经典阅读推广与画信活动是碑博(文庙)邀请苏州职业大学顾梅老师主持的一项公众社会教育项目,旨在以持续有温度的方式引导普通公众亲近传统文化。自2015年4月至今已举办360余期,第363期“梅子时间”将就“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其力量”相关话题进行分享和探讨,期望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公众教育项目的力量。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