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产业园详细规划(图)

导语 2017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委员会正式公布了上市企业产业园的规划,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

  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产业园简介

  地理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产业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南部科教创新板块核心区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分区,其中北区2.5平方公里、南区1.5平方公里,分别位于科教创新区三期斜塘街道南部

  培育引进对象:

  重点培育和引进上市(拟上市)企业、成长性高、税收产出大的企业以及处于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企业,致力打造创新引领、绿色生态、开放共享的上市企业集聚区。

  重要意义:

  开发建设上市企业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着眼园区未来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园区践行新理念、培育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力争通过3-5年开发建设,基本形成土地利用集约、上市企业集聚、高端产业集群的示范效应,成为园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一、规划范围

  上市企业产业园分为南北两区,共计规划用地面积401.17公顷。

  上市企业产业园北区北接创苑路,南至东方大道,西靠星塘街,东至星华街,规划用地面积250.36公顷(以下简称北区);

  上市企业园区南区北接车郭路,南至吴淞江,西至松涛街、东至星塘街,规划用地面积150.81公顷(以下简称南区)。

  二、功能定位

  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为主,其他新兴产业为辅的上市企业培育产业园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59.43公顷,居住人口0.81万人。

  四、规划结构

  北区:“TOD引领、“十”字发展轴”。

  北区沿轨道交通集中布局公共服务功能,构建北区公共服务核心,同时围绕轨道2号线站点布置部分研发产业。考虑与中环快速路的关系,重点打造江韵路、金堰路“十”字型发展轴线,由北至南布局个产业组团。

  南区:“生态引领、网格状布局”

  南区突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底,注重沿江田港、朝前泾、吴淞江的景观打造,形成网状渗透空间体系,强化与水系廊道的关系,通过慢行景观体系打造串联各产业组团。

  五、综合道路交通

  1、路网体系

  (1)快速路

  北区:“一横一纵”,“一横”指东方大道,规划红线宽度57.5米;“一纵”指星华街,规划红线宽度55.6米。

  (2)主干路

  北区:“一横两纵”,“一横”指创苑路,规划红线宽度45.6米;“两纵”指星塘街、金堰路,规划红线宽度均为45.6米。

  南区:“一横一纵一环”,“一横”指车郭路,规划红线宽度45.6米;“一纵”指星塘街,规划红线宽度45.6米;“一环”指钱家田路,规划红线宽度34米。

  (3)次干路

  包括江韵路、新庆路和朝前路,规划长度约4.5公里,密度1.12公里/平方公里。

  (4)支路

  支路主要服务于产业园小范围集散,规划长度约为11.5公里,密度2.87公里/平方公里。

  2、公共交通

  (1)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2号线:从产业园北区西侧沿创苑路向东,在金堰路西侧向南转至沿新庆路出产业园北区。在产业园北区内设置有2个轨道交通站点。

  轨道交通6号线:轨道交通6号线从金堰路进入产业园北区,至新庆路向东出产业园北区,在产业园北区内与轨道交通2号线在金尚站实现换乘。

  (2)常规公交及场站

  公交首末站:产业园区北区规划1处独立占地公交首末站,位于江韵路与金尚路交叉口东北侧,用地面积0.31公顷,现状已建;产业园区南区规划1处非独立占地公交首末站,位于钱家田路与车郭路交叉口东南侧,用地面积约0.44公顷。

  公交中途站:以便捷服务客流集散点为原则进行公交中间站点布设。规划要求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80%以上,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六、慢行系统

  注重慢行通勤交通路权保障,道路断面设计至少保障步行独立路权,机非混行道路在交织严重区域可以以隔离栏形式分离快慢交通。建设滨水慢行步道、慢行专用道、步行桥等,串联水系、绿地,提供亲水、游园、品街等具有人文体验特色的连续型慢行休闲道。

  步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主要体现在节点的衔接上,尤其注重轨道站点、公交站点与步行网络、人行过街、地块共享路径、地块出入口、非机动车租赁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慢行设施的衔接。此外,尽量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的主要出入口及公共交通枢纽的出入口设置非机动车租赁点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方便慢行交通方式换乘。

  七、地下空间

  上市企业产业园地下空间利用开发主要围绕轨道交通2号线金谷路站、新发路站进行地下综合开发,结合周边商务、研发楼宇的开发,采用整体连片的开发模式形,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最终形成地下一体化空间。

  大力发展地下停车系统网络,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实现停车资源的共享,减轻地面交通压力。

  八、空间景观

  1、北区景观结构

  (1)景观轴

  沿金堰路、江韵路形成“十”字型景观轴,沿线建筑以办公研发建筑为主,注重立面共建化打造,沿道路侧企业建议不设围墙或围墙线后退,以绿化种植为主。

  (2)景观带

  沿斜步泾河、昕港河,福泾田预留10米宽绿化带,打造滨水景观带。

  (3)景观节点

  沿金堰路、江韵路。创苑路布置主要景观节点,依托公园绿地、广场空间强化标志性空间凸显景观品质与形象特色。

  (点击放大查看)

  2、南区景观结构

  (1)景观轴

  沿江田港、朝前泾、东港河、吴淞江形成“井”字型滨水景观轴,注重滨水两侧景观打造,塑造片区最具有特色与人气活力的景观区域。

  (2)景观通廊

  通过相邻地块间建筑退线控制,形成由吴淞江向内部渗透的景观通廊,形成网络化的慢行联系空间。

  (3)景观节点

  于朝前路。车郭路交叉口西北侧,东港河与江田港交汇处以及沿吴淞江打造若干节点空间,建筑、景观的营造强调标志性。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